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85年10月,刘铭传被清政府任命为...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85年10月,刘铭传被清政府任命为首任台湾巡抚。在其抚台生涯中,对台湾的开发建设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其《条陈台澎善后事宜折》中说,“查设防、练兵、清赋三端,皆可及时举办,惟抚番须待三者办成之后方可议行。其次设电、购轮、造桥、修路,以通南北之电邮;理屯、兴垦、开矿、取材,以兴自然之利”。其中设防、练兵两项,是针对外敌逼临而做的应急措施;清赋、抚番两项则主要是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此后依次开展各项建设。

刘铭传在台湾调整行政体制,按照省的设置,在台湾设3府1直隶州,领11县5厅,将台湾分为南、中、北和后山四路。这套行政建制奠定了今天台湾省行政区划的基础。建设海防,练兵整军,兴办军事工业,添修军事设施。1886年在台北设立电报总局,铺设两条海底电缆,将台湾与澎湖、台湾与大陆联系起来,加强台湾与大陆的电讯联系。1887年成立“全台铁路商务总局”,自1887年至1893年耗时6年,建成基隆至新竹90公里的铁路。1887年设西学堂于台北,聘英人布茂林为教习,“课以英法之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之学”。同时派汉文教习二人教以经书。1890年在他即将离任之际,又设电报学堂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

——摘编自《浅谈刘铭传与台湾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在台湾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铭传在台湾改革的作用。

 

(1)注重长远规划;优先侧重国防建设与部署;内容较为全面;近代化色彩浓厚。 (2)改革行政体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增强了台湾海防,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促进了台湾的近代化;创立新式学堂,为开发台湾奠定人才基础。 【解析】(1)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由材料“对台湾的开发建设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可知,刘铭传注重长远规划;由材料“其中设防、练兵两项,是针对外敌逼临而做的应急措施;清赋、抚番两项则主要是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此后依次开展各项建设”可知,优先侧重国防建设与部署;由材料“查设防、练兵、清赋三端……其次设电、购轮、造桥、修路……理屯、兴垦、开矿、取材……1887年设西学堂于台北……”等关键信息可知,改革内容较为全面;近代化色彩浓厚。 (2)回答刘铭传在台湾改革的作用可以根据其改革的内容来进行分析,如改革行政体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增强了台湾海防,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促进了台湾的近代化;创立新式学堂,为开发台湾奠定人才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

(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惠商的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学家萧功秦认为:现代化的过程需要一种政治载体,那么什么样的政治载体适合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呢?从历史事实中我们可以这样归纳,由于中国是一个后发展国家,有效的推行现代化的政治载体,必须具有三个条件:

第一,在推行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应该具有一种权威主导的力量。这种力量具有对社会的整合能力,对资源的动员能力、命令贯彻能力,对发展过程的可控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明的政府主导型的权威政治是现代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二,应该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导向性。对外部世界应该具有开放性,充分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经济主动性。只有个人的主观活力的充分调动,才能够显示出宏观社会整体上的活力。

第三,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它必须具有灵活的制度创新能力,通过及时的制度创新,克服现代化发展过程当中的各种问题,避免在现代化过程中陷入各种险境。

贯穿在这一百四十年中的大概有六种模式,我们可以用六个人的名字来代表:慈禧模式、孙中山模式、袁世凯模式、蒋介石模式、毛泽东模式、邓小平模式。

运用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充分提取材料信息,围绕“政治载体与现代化”为主题,提出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政治模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 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 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 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查看答案

据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A. 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 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D. 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查看答案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