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 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德谟斯梯尼指出,雅典五百人会议中处于多数的一般成员的表现:他们“闭着嘴、不提建议,并且很可能,他们不惯于进入举行会议的房间。”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雅典
A. 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B. 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C. 公民参政活动集体意识淡薄
D. 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女性地位低下
B. 婚姻讲究门第
C. 择婿方式独特
D. 大臣拉帮结派
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 文官任知州
B. 设三司使
C. 设枢密院
D. 施行将兵法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
A. 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
B. 有效解决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
C. 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
D.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揭示了
A.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