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有学者认为:“完全意义上的民族解放运动需要力量、战斗,但同时也需要思考、理性。”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实现“力量”和“理性”相结合的“运动”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抗日战争
“兵匪互换”是北洋政府期间军队与土匪的非制度关系的主要表现。朱执信有云:“古人寓兵于农,近人寓兵于匪”;黎元洪总统1922年通电亦称:“遣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该现象的出现( )
A. 根源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带来充足的兵源
B. 反映了民国时期国民在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
C. 说明“为匪耻辱”文化心理困扰的解除
D. 反映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动荡
“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A. 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 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 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 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
B. 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
C.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
D. 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以下说法最能够揭示两大历史事件关联的是
A. 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B. 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到,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这说明
A. 列强已经取得了在中国驻军的权利
B. 李鸿章运用近代外交理念维护主权
C. 清政府仍然坚持闭关锁国
D. 李鸿章不承认领事裁判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