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这说明
A. 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
B. 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
C. 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
D. 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宋代的文化和科学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最能支撑李约瑟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 中国古代应用数学体系的形成
B. 中国四大发明的发展与定型
C. 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优秀历法
D. 中医药学的系统著作的诞生
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材料意在说明明朝
A. 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
B. 僵化的程朱理学钳制了国人的思想
C. 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
D. 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的隔绝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 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 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 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朱子家训》中有“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材料体现了
A. 士人的道德观念增强
B. 人臣为君父的忠君思想
C. 强调读书的社会责任感
D. 士人对科举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