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
A. 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 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 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 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
19世纪最后30年,出现了近代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作为这次现代化浪潮的结果,形成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生产力进步推动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B. 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C. 经济模式定型促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成熟
D.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英法两国曾经签约规定: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等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为15%。这一条约的签订是因为
A. 新航路开辟之初英法率先进行了殖民掠夺活动
B. 英国击败法国后确立殖民霸权并占据贸易优势
C. 黑奴贸易促进了英法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 英法两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经济政策的调整
《世界历史资料选》:“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
A. 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
B. 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
D. 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个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 商路的转移
B. 殖民争霸的失败
C. 世界市场的形成
D. 黄金白银的流失
唐德宗曾云:“通商惠人,国之令典。”大臣陆贽也认为:“商农工贾,各有所专,凡在食禄之家,不得与人争利。”唐宪宗令:“百姓商旅诸色人中,有被分外无名赋敛者,并当勒停。”这反映出唐朝中期后
A. 商人逐利风气盛行
B. 承认官商的社会地位
C. 曾短暂放弃抑商政策
D. 政府重视商业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