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工业革命前的几个世纪中,商业革命促进了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化,也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准...

在工业革命前的几个世纪中,商业革命促进了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化,也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中世纪,世人眼中商人是只知道推销商品和交换货币的奸诈之徒,“教会咒骂他们,因为他们的生活专注于物质利益”。在18世纪,商人成为英国社会生活中的理想楷模。约瑟夫·艾迪逊说:“没有比商人更有用的人。他们能以互相交流的形式把人们编织在一起,分配自然的恩赐,为穷人找工作,把财物加给富人,把华丽给予伟大者”。

——摘自萧国亮等《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指出英国商人地位的新变化,并分析其社会原因。

国际贸易估算值(单位:百万英镑)

——罗伯特《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现代经济的起源》

商业革命与工业革命有着一定联系。贸易的扩大,对实际收入有着许多积极的直接影响。它向那些生产出口商品和加工进口商业的制造业提供日益增多的就业机会,投入到制造业的资本增多了。在利润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人对发明和技术革新感兴趣。

——摘自萧国亮等《世界经济史》

(2)根据材料概述商业革命的表现。说明你是如何理解“商业革命与工业革命有着一定联系”。

 

(1)新变化: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政治地位有所提高。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原有的社会价值观,人们追逐金钱;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禁欲主义的束缚;民主政治的确立,有利于商人更多的参与政治。(2)表现: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欧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说明: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广阔的市场和技术条件。 【解析】 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中世纪,世人眼中商人是只知道推销商品和交换货币的奸诈之徒,“教会咒骂他们,因为他们的生活专注于物质利益”。在18世纪,商人成为英国社会生活中的理想楷模。约瑟夫·艾迪逊说:“没有比商人更有用的人。”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引导学生从商品经济发展;文艺复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民主政治的确立等方面归纳。 (2)第一小问,从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得出: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欧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第二小问,结合工业革命需要的资本、技术以及市场等条件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徽郡商业,盐、茶、木、质铺四者为大宗。茶叶六县皆产,木则婺源为盛,店铺几遍郡国,而盐商咸萃于淮、浙。

——顾炎武《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

材料二当时在某些生产部门出现了不同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新型的劳资关系。不少徽商恰恰成为新生产关系中“资”的一方。……徽商崛起后,竭力扭转“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明代初期对商人在服饰、住房、交往、子女参加科举等等方面均有一系列限制规定,决不允许突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等级限制又是在长三角首先被徽商冲破。……明后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人们纷纷冲破封建礼法的等级限制,享受他们原来所不能享受的生活。徽商对这股奢侈之风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摘选自王世华《明清徽商是长三角兴起的重要力量》

材料三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徽商商业经营的主要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明清商帮是中国近世社会转型的助推器。”这一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清初,凡军国大政,皆交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议政王大臣会议亦称“国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会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其成员概由满族贵族组成,汉人不得参与。这种满族贵族专制的形式,不仅和皇帝独揽大权相抵触,而且也不利于清朝进一步争取各族特别是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

雍正即位后,对诸王的权势做了进一步的限制,又于1729年(雍正七年)设立军机房,并于1732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参加军机处的军机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被选入军机处者都是皇帝的亲信。完全听命于皇帝。……皇帝通过军机处,集大权于一身,不仅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无权预决军国大政,即军机大臣也是“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到了汉诺威王朝时,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以外国人的身份入主英国,对英国的情况不甚了解,无法对许多政治问题发表中肯的意见,而且他们不懂英语……久而久之,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就成了惯例,内阁只需要在会后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而国王在1714年以后,从来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尔波尔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尔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事实上,沃尔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

——摘编自吴于虚、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各犮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说: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表明

A. 两极格局已经被多极格局取代

B. 美国与西欧、日本由盟友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

C. 美国已经不再是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D.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的趋势

 

查看答案

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

A. 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 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 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 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

 

查看答案

19世纪最后30年,出现了近代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作为这次现代化浪潮的结果,形成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生产力进步推动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B. 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C. 经济模式定型促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成熟

D.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