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
B. 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英国工业家弗莱尔说:“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国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说明
A. 英国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
B. 英国的工业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C. 议会中的议员就是本阶级利益的代表
D. 工业资产阶级需要表达自身的利益和要求
他(梭伦)既然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他的法律,大家都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这说明
A. 人亡政息将会危及雅典城邦
B. 梭伦改革遭到大多数人反对
C. 城邦领袖无权制定法律条文
D. 法律一经制定具有至高权力
“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虎门条约》)该条款的制定充分表明签约的中方代表
A. 精明强干
B. 不谙近代外交
C. 不顾自身利益
D. 软弱无能
1952年7月,在陈云的主持下,“一五”计划第一草稿完成。该计划书洋洋十余万言,但其核心是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156项工程)。这些项目遍布国防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工业等各个方面,被称之为“中国工业化奠基之役”。关于该计划的制定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针对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将国家安全放在首要地位
B. 充分考虑了旧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实际情况
C. 既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又考虑到备战和地区布局平衡
D. 其不足之处是一切以重工业为核心而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同步发展
亚里土多德说:“由于致富艺术表现在商业活动中,这种艺术永远不会有达到目的的极限,因为其目的是无止境地攫取财富和占有货币。”按亚里士多德思想“合乎逻辑的推想”下述思想或情形明显与其格调不同的是
A. 《史记·货殖列传》载:“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B. 孔子提出,中国“乃士农工商四民之结合,而士农则总居工商之上”
C. 韩非子把从事“末业”的“工商之民”列为社会中的“五蠹”之一
D. 《管子》强调要利用国家垄断等手段挤压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