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说:“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
A. 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
B. 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
C. 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
D. 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这种形势的根本方法应该为
A. 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C. 倡导创办实业,进行实业救国
D. 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从罗斯福以“新政”为纲领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对其一直有两种评价: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另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的改革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诸如阶级、贫困、种族等美国社会深层次问题。对这两种不同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前者观点代表社会上层利益,后者观点代表社会底层利益
B. 前者观点从经济制度角度分析,最接近问题的本质
C. 前者观点不利于新政的实施,后者观点极大推动了改革进程
D. 后者观点从关注民生角度考虑,最有利于社会进步
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工的服装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 )
A.女权民主运动的推动 B.工业革命使妇女就业机会增加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技术革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的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A. 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 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 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时期(1961~1969年)美国提出同时打“两个半战争”的战略设想,一个是在欧洲抵抗苏联的进攻;另一个是抵抗中国的进攻;半个是对付别处的不测事件。尼克松执政时期(1969~1974年)将“两个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即同时对付在欧洲或亚洲发生的一次共产党大规模进攻;援助盟国对付亚洲的非中国的威胁,或者应付其他地方发生的紧急事态。在这一战略调整的影响下
A. 美国放弃霸权主义
B. 美苏对峙局面缓和
C. 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D. 美欧盟友关系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