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 体现三省分权制
B. 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 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
A. 壮大皇族力量
B. 保证列侯利益
C. 加强中央集权
D. 笼络王侯人心
依据才学选拔官员,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公平、公正、合理的氛围;也促进了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建立,被西方誉为“第五大发明”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汉武帝重用身边人参与军国大事
B. 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 宋代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D. 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中书省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
A.分封制和法律制度 B.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奴隶制和封建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
A.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B.地方对皇帝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C.是否与封国制并存
D.郡县长官在所辖区内享有世袭统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