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A. 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B. 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C. 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C. 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 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宋代134位宰相,123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永、张载、沈括等等。这反映了宋代
A. 重文轻武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B. 举制实现了社会阶层平等
C. 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D. 人才选拔做到了公平和公正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B.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 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D. 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论者认为
A. 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 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C. 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D. 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