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该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初等教育发展简表 时代特点 初等教育 代表人物...

阅该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初等教育发展简表

时代特点

初等教育

代表人物

17-18世纪,国家无力也不重视教育,教育通过国教教会管理.

1校:面向贫民的宗教团体慈善机关私立收费学校,设备简陋,师资缺乏,教学质量差,学校与入学入教严重不足;学校课程的设置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2.家庭教育:富人阶段的启蒙和升学教育,通常是在家学习阅读、写作等基本技能,宗教伦理道德及社交技巧。

培根

弥尔顿

洛克

19世纪,国家逐步干预教育,设国家教育委员会

1870年《福尔特法案》: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标志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确立;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

斯宾塞

赫胥黎

20世纪前期,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教育

1918年《费舍教育法》;14岁以前,完成初等义务教育

 

 

 

——摘编自顾明远等《世界各国教育近代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宜局”,中国近代教育也经历了一个由传统步入现代,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型过程,而完成这个历史性转变的时期正是民国。与清末教育相比,民国变革体现在:清未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其次,清未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学部,民国元年共和政府成立后改为教育部。后来通过改革,省县教育行政体制确立,各省设教育厅,各县设教育局。再次,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系修订1904年清未所颁布的“癸卯学制’而成,全部学程仍分三级,仅年限较为缩短,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及及中学各减少一年,大学院不定年限。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

——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教育改革产生的各自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英国和中国初等教育改革内容的相同之处,并分析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东。

 

(1)英国:确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等现代思想家的倡导与推动: 工业革命推动民国:民族危机不断剧;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创建共和国; 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教育模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 (2)相同点:都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都实施了义务教育普及;都是政府立法推动;都确立初等教育管理制度;都重视素质教育。 关系:社会发展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教育改革的内容推动社会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和中国近代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英国教育改革产生的社会背景,可以根据材料涉及到的时间段(17—19世纪),联系教材所学,从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来回答,如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教育改革产生的社会背景,可以根据材料限定的民国时期,联系所学,从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重大历史事件、外来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2)近代英国和中国初等教育改革内容的相同之处,可以通过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比较得出。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和教育改革的反作用来辩证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世事见闻录》记载:三井家在江户有3座大店铺,雇佣着1000多名伙计。据说每天的生意,要做到黄金2000两以上才算好生意。黄金2000两,也就是白米5000袋。5000个农民一整年的辛苦耕种,才能缴上贡米5000袋……此外,三井家还有许多田地,租地收入每年多达黄金2万两……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阪……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藩的经销店……”这段材料反映了(     )

A.日本重农抑商            B.资本主义萌芽     

C.日本商业发展            D.封建统治动摇

 

查看答案

1917年4月,普列汉诺夫在《统一报》上评论说,列宁“在革命民主派的队伍中竖起了内战的旗帜”。此评论主要是针对列宁

A. 要求推翻沙皇专制政府    B. 主张建立工兵苏维埃政权

C. 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 主张实现工农兵联合革命

 

查看答案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 家国一体,君权至上

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查看答案

庚子之役的惨败,使清政府深刻认识到,洋务运动以来徒学“西艺之皮毛”,未学其“富强之始基”,以致强敌压境,无力抵御,因而企图通过改革政治,以求自强之路。1901年1月,光绪帝通谕京内外,变通政治,以图自强。清末“新政”

A. 完全否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是对甲午战争失败的直接反应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社会基础

 

查看答案

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聚集了一大批人才。“蓝袜”是一种文化沙龙,上层妇女伊丽莎白•蒙塔古被称为“蓝袜女王”世人评论说:“‘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本身就宣告新女性的诞生。”这说明

A. 工业革命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B. 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的平等

C. 男女平等思想在英国迅速普及

D. 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发生了改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