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 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B. 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C.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
D. 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各地教案(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间的冲突)层出不穷。义和团运动之后,教案数量迅速呈递减趋势,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这一变化能够反映出
A.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B.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
C.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D. 西方各国加强对华控制
“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B.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
C.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
D.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1935年,蒋廷黻在《大公馆》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军,至今坚挺不倒,根本原因即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不能实行的民生主义。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即是中国共产党
A.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B. 开展土地革命
C. 创建了革命根据地
D. 开展游击战争
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无法兑现。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太平天国不承认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权益
B. 这些地区很早就兴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C.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D. 《北京条约》签订前,《天津条约》无效
胡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
A. 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军阀镇压
B. 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
C. 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 五四运动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