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曾两次大规模出国作战,一次是参加中国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结合部——...

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曾两次大规模出国作战,一次是参加中国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结合部——缅甸作战;另一次就是抗美援朝。在这两次作战中,许多英雄儿女埋骨于异国他乡。20119月,19位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终于被护送回国,归葬于腾冲国殇墓园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20143月,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归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对此,下列评价准确的是(    )

A. 两次遗骸归葬都有助于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结盟

B. 两次遗骸归葬都反映了政府对海外侨胞命运的关注

C. 两次出国作战都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

D. 两次出国作战都为实现亚洲和平作出决定性的贡献

 

C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入缅作战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建国后的抗美援朝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A项与我国的外交原则不相符,同时也与材料内容不相符;B项明显错误,与材料内容不符合;D项内容不符合二战期间材料内容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查看答案

“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从根本上讲朱熹在强调(    )

A. 教育旨在“明人伦,正纲常”    B. 学校教育不能以词章为主

C. 学校教育要体现社会责任感    D. 学习与修养要循序渐进

 

查看答案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在新中国后才开始实行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查看答案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 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 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 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 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查看答案

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 颁布附益之法    B. 设置转运使

C. 推行募兵制度    D. 实施行省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