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 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

                     ——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

材料四:很简单,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会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的转型。在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已经在进行改革。比如,那时制订的法律,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 

——李泽厚《告别辛亥革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国初期、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

(4)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四观点在认识上的局限性。根据上述材料,简要阐述你对制度转型的看法。

 

(1)特点: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建立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 (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 (3)相同问题:都存在党派之争、利益群体之争;都急需制定宪法;都需要建立稳定的政治体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4)局限性:将革命与改良对立,认为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不能准确区分立宪派改良和封建朝廷改良之问的巨大区别。 看法:循序渐进、创新与借鉴(革命与改良)都是制度转型的有效方式;妥协与斗争都是制度转型的策略。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归纳整理的能力。由材料中“《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信息可以归纳出特点,即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建立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 (2)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归纳整理的能力。由材料“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分权和制衡体制”可以归纳出即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 (3)本题考查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各个党派”、“派系与党争”“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以及民国初期与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归纳即可概括民国初期、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 (4)本题考查学生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分析可得出作者混淆了不同阶级的改良,且把革命与改良对立,错误地评价了辛亥革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循序渐进、创新与借鉴(革命与改良)都是制度转型的有效方式;妥协与斗争都是制度转型的策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世纪40年代末,英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博览会则标志着英国已成为了世界工厂。至此,英国凭借其工业优势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________《强国之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英、美两国制造业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1750-1900年)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英国

1.9

9.5

19.9

118.5

美国

——

2.4

7.2

23.6

 

(2)据材料二概括英、美两国制造业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1962年11月,赫鲁晓夫决定在边疆区和州的党组织中设立领导工业生产的党委会和领导农业生产的党委会,各自成立自己的一套领导机构,以保证对工农业生产的更具体的领导。这一措施

A. 从根本上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B. 使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

C. 混淆了党政机关和经济组织的职能

D. 有助于实现扩大企业自主权

 

查看答案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指出:“苏联不会直接向发达的西方世界扩

张,而是要向不属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战前的广大殖民地地区,即介于西方世界和苏联之间的广大的中间地带进行扩张。因此必须下决心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作者的这段言论

A. 推进马歇尔计划实施

B. 为“遏制理论”造势

C. 促成铁幕演说出台

D. 推动德国分裂

 

查看答案

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后,一直到嘉靖时期,海禁政策时松时紧,总体上说是以紧为主。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增长,出现王直等民间海商集团,然而明政府认为其是与倭寇勾结的海盗行为,屡次镇压。以上现象造成的最深远影响是

A. 王直等海商集团与倭寇勾结损害了政府利益

B. 使沿海百姓丧失了部分经济收入

C. 强化了海禁政策

D. 扭曲了中国人的海洋观念,丧失了面朝大海发展自我的机会

 

查看答案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