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祥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

《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祥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

A. 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

B. 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

C. 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

D. 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

 

D 【解析】试题分析:对题中上疏内容的理解应该是: 九品中正制的建立,是由于战乱,士人流动,使过去乡举里选的人才评定方法成为不可能,旧有的人才档案已经失去作用,要想选拔出好的人才,必须建立新的人才档案,最初将人才分为九品也只是为了辨人才之优劣,而不是为了定士族的高低。故选C项,A B D三项均理解有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认为郡县制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D. 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

 

查看答案

“太尉”始于秦朝,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是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秦朝实际上并没有人担任太尉。对这一现象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 “太尉”可能会对皇权构成威胁

B. 秦朝改变了“重文轻武”的政策

C. 秦短命而亡来不及任命“太尉”

D. 长期兼并战争导致人才的匮乏

 

查看答案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 宗法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查看答案

周代王位继承制度一改“兄终弟及”为“父死子继”,然,王的儿子有嫡、庶之分,嫡子有长、幼之别,于是又规定“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等。该制度的核心标准是

A. 年龄长幼

B. 贤良优次

C. 出生贵贱

D. 血缘亲疏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当诸侯们摒弃出身背景,而以人的才能为原则选任自己的官员时,出身贫寒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希望。游士们游走于各国之间,完全不提礼义廉耻,纯粹从利的角度为君主出谋划策。与春秋时期各国执政都出身于特定的世卿家族、国君基本上无权任命执政不同,战国宰相一类高级官员多是由本国国君或者国君最亲近的子弟姻亲担任,或者由出身寒微、不属于任何大家族的士人担任。战国宰相不是终身任职,也没有固定的任期。

——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二吴起认为,楚国的“贫国弱兵”,是由于“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这些大臣、封君“上逼主而下虐民”,因此他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秩,精简“无能”、“无用”的官,裁汰“不急之官”,节省这些开支用来供养“选练之士”。吴起还迫使旧贵族带同所属人员去充实广大的荒凉地区,整顿楚国官场的歪风,禁止私门请托。

——杨宽著《中国断代史系列·战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在官员任用方面出现的新气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吴起变法的特点和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