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 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精神
B. 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革命全新内容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D. 其思想缘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与西方的启蒙思想
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的意图是
A. 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B. 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
D. 联合苏联推动社会革命
胡适在1917年从美国归来时表达了“二十年不谈论政治”的决心,也表达了整个新文化界的普遍情绪。他们认为,这些刊物的主要读者应该是还没有被“陈旧之物,腐臭之物”完全腐蚀的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
A. 者们更提倡思想革命
B. 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C. 反封建专制已达到目标
D. 民众对政治救国不感兴趣
蔡元培曾指出:“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如墨子的名学,不是曾经研究西洋名学的胡适君.不能看得十分透彻,就是证据。”这表明蔡元培
A. 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B. 反对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
C. 不赞成胡适研究西方学术
D. 主张将中西文化融合研究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存。”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 太平天国
B. 洋务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戊戌变法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近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变法维新,君主立宪
C. 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D. 民主科学,俄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