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书法之意表现为刻意求工的开式美的追求,如赵孟頫鼓吹“用笔千古不易”。明末清初的书坛呈现出放浪笔墨狂放不羁和愤世嫉俗的风气,如朱博山等人的作品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遏止的情绪表现。这种状况表明
A. 书法艺术具有求异求新的特征
B. 书法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C. 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不断完善
D. 书法艺术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但明代知识分子很少议论时政,王阳明就要求门人恪守“君子之思不出其位”。这主要由于明代
A. 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 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 政治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程颐认为:“父止于慧,子止于学,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这段话的实质是
A. 宣扬儒家伦理道德
B. 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C. 强调理为万物之本
D. 倡导建立和谐社会
有学者指出,西汉时期,儒学实际上并没有成为唯一的正統思想。《汉书·元帝纪》中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这体现了
A. 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
B. 汉宣帝对儒家治国理念的无情抨击
C. 西汉时法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D. 汉代统治者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
中国古代某一学派“强调个人的种种奇念怪想和顺从大自然”,他们认为理想的统治者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以下主张属于该学派的是
A.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B.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C.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D.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