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三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的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四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即使中国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仍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源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启示。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改变的外交方针及其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4)材料二和材料四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材料四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

(5)材料三中周恩来为什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的基础是什么?这一方针起了什么作用?

 

(1)中国落后,国家软弱,国力不强.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②弱国无外交;③争取民族独立,掌握国家主权,独立自主办外交;④发展民族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2)时间:新中国成立后或1949.10后.方针:独立自主.具体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3)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4)相似之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理由:一是现在中国穷;二是永远不会称霸. (5)为粉碎帝国主义破坏亚非会议的阴谋和缓和与会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求同”的基础是反对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谋求发展.作用是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和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解析】(1)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身制度问题是根本原因,中国落后,综合国力弱,落后就要挨打。对于启示来说,只要涉及到中国近代屈辱史永远都是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并由此提倡争取民族独立,提升综合国力。 (2)“跪在地上办外交”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实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三大外交方针,具体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3)从“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可以得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从“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得出求同存异。 (4)材料二和材料四的主张共同之处就在于和平交往这一点上,具体来说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理由:从材料来看,主要是中国当时的经济情况,另外就是中国承诺永远不回称霸。 (5)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阴谋。从“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求同”的基础是反对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谋求发展;作用是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和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A. 小农经济盛行    B. 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 商品流通不畅    D. 传统手工产量不高

 

查看答案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查看答案

《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逡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

B. “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

C. 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 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查看答案

雍正皇帝在山西巡抚刘与义上奏的折子上批道:山西人,第一类是经商的,第二类是务农的,第三类是谋入营伍,至中材以下方便之读书入仕,其俗殊属可笑。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有:当时山西人非常重视商业 当时山西人已经厌倦读书入仕 雍正皇帝信奉重农抑商政策(  )

A. 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