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材料二(美国)宪法的核心问题是要在限制政府权力和利用政府的权能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宪法不仅要完成对民族国家横向权力的划分,而且要完成对民族国家纵向权力的划分。中央与地方同时分权与制衡,防止国家权力集中到任何一个群体,有利于防止专断独裁。通过……授权有限政府之职能,宪法起草者们确信减少了政府脱离人民控制的机会。

——《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和法治原则之浅析》

材料三从逻辑上说,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从功能上说,它最多只能起到事后的作用。同时,由于监督权本身也是一种权力,它也必须受到监督。于是就会产生一种监督权由谁来监督的问题。而权力制衡中的权力则不同,它是一种内在的权力。在权力制衡中,每一个权力行使者都具有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制约者的双重身份。权力的行使者不仅受到其他权力的约束,而且也同时约束着其他权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美国是如何实践材料中的宪法理念的?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指出中国古代权力监督与近代美国权力制衡在实际效果上的不同。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权力监督历史久远;权力监督形式多样;相关监督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或一脉相承);效果有限。 (2)实践:将国家主权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部分,彼此分立,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权力的分权与制衡;两党轮流执政,在野党制衡执政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制衡行政权。 (3)不同: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实际效能有限;美国权力制衡有效地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原因:在皇权专制制度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中国古代权力监督体制本身有缺陷,监察机构的监督权未受到监督;近代美国民主、法制的确立与健全,权力的相互牵制,近代西方公民意识的提高。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是非常多的,从时间上看要突出历史悠久,从形式上看要突出形式多种多样,从效果上来看要突出效果十分有限。 (2)从材料二的具体内容来看美国实践材料中的宪法理念主要强调三权分立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均衡、两党轮流执政实现政党之间的制约与均衡之类的答案均可。 (3)实际效果上的不同主要强调中国的效果甚微而美国的效果颇佳之类的答案均可,原因则要从政治体制的角度进行分析,中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连监察机构都是皇帝加强皇权的工具,所以效果甚微,而美国却是三权分立。各机构之间是制约与均衡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东方民族,初遇西方文化时,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后,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材料意在强调

A. 回归是东方文化比西方文化优越的表现

B. 文化离异从根本上促进了东方社会的近代化

C. 回归是东方文化发展的必然,离异是暂时的

D. 文化离异是东方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的基础

 

查看答案

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

A.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B. 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C. 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D. 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查看答案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其核心是在内地建设一批以军工企业为核心的工业基地,并将东部部分重工业企业内迁。这一调整主要是为了

A. 奠定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基础

B. 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

C. 贯彻落实“八字方针”

D. 加速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查看答案

1926年春,食品价格上涨,工人平均实际工资下降,引起了工人的不满,城市的失业问题,也相当尖锐,导致了党内的激烈争论;1927年底到1928年春,发生收购危机,这一危机到1929年更趋严重。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A. 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B. 在矛盾中运行和实施

C. 改变了社会意识形态

D. 加剧了国家政权颠覆

 

查看答案

1839年.英国棉纺织厂女工14.6万人,占棉纺织工人总数的56.45%,毛纺织厂女工占工人总数的69.5%,丝织厂占70.5%,麻纺厂占70.5%。1851年,英国在业女性283万余人,30年后就业女子达3885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 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B. 社会分工细化,妇女思想解放

C. 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D. 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