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审判”历时31个月。法庭共开庭818次,有419名证人出庭作证、779人书面作证,受理证据4336份,英文审判记录48412页,认可、采纳证据3万余页,完成了1231页的判决书。由此表明
A. 日本侵略覆盖亚欧、北美地区
B. “东京审判”兼具复杂性和严谨性
C. 战后远东国际新秩序得以确立
D. “东京审判”根除了日本军国主义
1924年1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身份公布了《工会条例》。下列是条例中的某些条款,这些规定
A. 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B. 表明其政治立场发生根本改变
C.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D. 背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
1913年6月的一期《大公报》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粤女学生之怪装》的文章,称她们“穿着猩红袜裤,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为此广东教育司专门发出布告,下令整顿,称“近来一种女子佻挞长袜猩红,裤不掩胫,此在无知识者为之尚不足责,不谓人格尊贵之女学生身佩襟章亦有尤而效之者,殊非自重之道。”由此表明当时
A. 学校教育尚未开启近代化
B. 新旧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
C. 崇洋风气已成为社会主流
D. 新文化运动促进女性解放
薛福成《筹洋刍议·商政》记述,“今以各国商船论,其于中国每岁进出口货价银,在二万万两上下,约计洋商所赢之利,当不下三千万,以十年计之,则三万万。此皆中国之利,有往而无来者也。无怪今日民穷财尽,有岌岌不终日之势矣。然则为中国计者,既不能禁各国之通商,惟有自理其商务而已。”由材料可知作者认识到
A. 中国贸易长期处于入超地位
B. 列强经济侵略压制了民族工业发展
C. 发展工商业是国家富强之路
D. 筹划洋务可以改变对外交往的困境
关于“1840年中英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人历来强调“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了拓展市场,保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而英国人则认为“他们进行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取和保护正当的通商权利而进行的通商战争。”由材料可知
A. 对鸦片战争的性质至今没有定论
B. 不同视角引发不同历史阐释
C. 历史结论都具有强烈的主观臆断
D. 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
B. 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
C. 更好体现社会教化功能
D. 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