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 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 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 英军笼络了下层民众
D. 清政府已经完全失去了民众支持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 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 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 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有学者认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保持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中央集权的“大厦”。下图中空格应填写的制度为
A. 分封制度
B. 三公九卿制度
C. 科举制度
D. 三省六部制度
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带动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下列选项中,与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时代潮流一致的是
A. “相地而衰征”
B.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 “燔诗书而明法度”
D.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
A. 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
B. 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
C. 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
D. 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