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鲁迅说:“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当神魔小说盛行的时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下列作品符合该时期的有
A.
B.
C.
D.
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此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小说的出现与繁荣 B.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戏曲的成熟与突破 D.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指的是
A. 《夫妇宴饮图》
B. 《洛神赋图》
C. 《步辇图》
D. 《清明上河图》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
苏轼曾经感慨道:“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这反映了( )
A. 手抄本书籍在宋代已经消失
B. 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C. 造纸术改变了书籍短缺的现象
D. 宋人不重史学重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