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坚信,只有国民摆脱了穷与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坚信,只有国民摆脱了穷与弱,国家才会变得强大起来。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周游欧美各国,在吸收欧美各国先进福利思想的基础上,撰成《大同书》,在批评中国传统宗族慈善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恤穷慈善观,描绘了大同世界中社会福利事业开展的精美蓝图。在蓝图中,他构想出公养、公教、公恤等带有浓厚理想色彩的慈善公益体系。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他的福利思想的最初来源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和均乎思想。后来,他吸收了西方各种流派的思想,将它发展为自己的福利思想观,主要体现在民生思想中。同时,孙中山十分推崇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并将它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社会理想:实现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

——李瑞《建国前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概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思想家有关社会福利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2)主张:社会福利与实现国家富强相结合;与建立理想的大同世界相结合;与实现改善民生生活相结合;与建立慈善公益体系相结合。 评价:可以就主张作分别评价,也可以作总体评价。 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在批评传统宗族慈善模式的基础上,较多吸取欧美国家的福利思想,旨在建立慈善公益体系;孙中山的主张较多吸取传统大同思想和均平思想以及西方各流派的福利思想,侧重于改善民众生活,实现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建立社会福利设想,为后世提供了借鉴;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无法实现,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解析】(2)第一小问结合近代维新变法思想和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分析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材料中近代思想家的福利主张有,主张社会福利与实现国家富强相结合,与建立理想的大同世界相结合,与实现改善民生生活相结合,与建立慈善公益体系相结合;第二小问评价,这些主张从多角度提出了福利建设的构想,为后世所沿用借鉴,但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根本无法实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孙中山为黄埔军校题写的训词。孙中山当时主张

A. 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

B. 加快北伐战争的进程

C.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查看答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说,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1940年提出的,国民党始终称“联共”为“容共”,即容纳共产党之意。下列对“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A. 与国民革命没有关系    B. 是抗日战争的产物

C. 政治立场影响历史理解    D. 历史解释毫无客观性

 

查看答案

孙中山称三民主义是“救国主义”在三民主义指导下,资产阶级在民生领域的救国主张突出表现为

A. 实业救国

B. 平均地权

C. 创立民国

D. 扶助农工

 

查看答案

《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具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下列对该《宣言》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A. 主张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

B. 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

C. 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 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作了新解释

 

查看答案

1925年3月,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道:“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

A. 提出了三民主义    B. 倡导了三大政策

C. 领导了辛亥革命    D. 主张“平均地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