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 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C. 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 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德国19世纪中期仍处于分裂状态,促成德国实现统一的人物是
A. 马丁·路德
B. 俾斯麦
C. 加尔文
D. 歌德
“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 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B. 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C. 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D.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刘谕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这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目,而是我觉得┅┅其实选谁都差不多。”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基于美国
A. 两党的政见趋于一致
B. 选举的程序具有欺骗性
C. 国民民主自由意识强
D. 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
有学者指出,美国的政治制度解决了孟德斯鸠所提出的大国小国悖论:小国自由和幸福,但容易为外来列强消灭;大国光荣而有地位,但缺乏自由,且易于因为内部的腐败而崩溃。这一结论主要依据美国
A. 强调中央集权
B. 实行联邦制
C. 实施分权制衡
D. 推行两党制
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A.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 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 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