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

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 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 (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以及中国战败所带来的影响,甲午之战清政府战败给中国造成巨大危害,但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1)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根据材料中的“坐守而已”“并匿不出”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是保船避战,被动挨打。据此可以得出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是避战不出。 (2)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分析概括得出。 (3)联系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相继开展斗争,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下面是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著作

著作一:《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美】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美】弗兰克·萨奈罗著;周辉荣译

著作二:《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作者:端木赐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9

材料二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据材料一,对于著作一中“一个帝国(大英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大清国)的堕落”中的“沉迷”和“堕落”应该如何理解?

(2)试着扼要分析材料二中“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出现的根本原因?

(3)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材料一雅典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活跃,当然各地移民纷纷前往希腊定居。雅典的上层都是由奴隶主团体掌握实权,他们有雄厚的财力。雅典的民主制,是早期的民主制,所谓的民主大门仅仅是对有钱有权利的社会体面人敞开的。

——壬寅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材料二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公民大会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每隔10天集合一次,决定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用抽签方法从公民中选出,五百人分成10个议员团,每年分为十个时段,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

——摘自《历史研究与资源丛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雅典民主制建立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古代雅典是如何防止滥用权力的?

 

查看答案

某年,清政府命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查看答案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描述:“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行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被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他描述的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维新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