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元政府决定实行
A.郡县制度 B.郡国并行制度 C.行省制度 D.三省六部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A. 内阁的设立
B.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立
C. 军机处的设立
D. 南书房的设立
最早使用“皇帝”这一称号的是
A. 黄帝
B. 周武王
C. 秦始皇
D. 汉武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请完成: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商鞅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之间的内在联系应是
A. 变法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统一
B. 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C. 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无关
D. 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商君虽死,秦法未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