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曾经在评价五四运动时指出:“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政治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是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学生与社会关系特深,所负的改良(社会)的责任也特重。”在这里,胡适认为五四运动的爆发
A. 与国民政治素养低下直接相关
B. 是北洋军阀恢复封建帝制的结果
C. 有利于国民干政和政治民主化
D. 是国家缺失民主机关的必然产物
观察下面示意图:
示意图主要说明当时中国
A. 民族工业获得短暂繁荣
B. 社会转型使工业化进程加速
C. 政治运动制约外贸发展
D. 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因为元代未设而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由此可以推断“士大夫画家”和“文人面家”的画风是
A. 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B. 直接反映社会生活、准确刻画人和事物
C. 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
D. 崇尚写实,追求形似,且以工整为特点
有观点认为,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万。故“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从人口的对比上,很多人得出了“唐太宗不如隋文帝多矣”的结论。更有学者考证出“贞观之治”系御用史学家们的造假而已。对以上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隋唐记载都存在着失实之处
B. 上述结论尚须得到史料的实证
C. 唐朝经济不如隋朝结论可信
D. 隋唐差异成果表明史学的进步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由材料可知两位思想家的思想
A. 对天和自然的看法存在不同
B. 在对自然的看法上趋于一致
C. 在神化王权上有共同的诉求
D. 在天和自然关系上相互否定
战国时期,魏国变法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不再以“亲、故”作为赏赐的标准;吴起在楚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绝减百吏之禄秩”,然后用所收减的爵禄“以奉(奖赏)选练之士(优秀官兵)”。两个变法
A. 都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
B. 确立起封君察举选官惯例
C. 使军功爵禄制逐步形成
D. 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