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现代化”。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是。(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请在上述图文启发下联系历史,完成下列问题:
(1)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年轻国君与“秀才”共谋国事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3)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用“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二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材料一所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其实质内容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主张在戊戌变法法令中是怎样体现的?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4)根据材料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
A. 变法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变法采取的是改良的形式
C. 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 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百日新政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A. 袁世凯告密
B. 光绪帝被囚禁
C. 顽固派的强大
D. 帝国主义的破坏
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的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奉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帝是
A. 道光帝
B. 咸丰帝
C. 光绪帝
D. 宣统帝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主要是因为他们
A.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 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