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昙花一现的“现代化”。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

昙花一现的“现代化”。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是。(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请在上述图文启发下联系历史,完成下列问题:

(1)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年轻国君与“秀才”共谋国事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3)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用“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

 

(1)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兴起。 (2)光绪帝召见康有为讨论维新变法事宜,戊戌变法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摆脱民族危机,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法令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维新派的主张。因此,戊戌变法是一场通过变法而进行的现代化运动。 (3)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使“变革”成为不可遏止的思想潮流,中国的近代化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止步。 【解析】(1)本题据材料“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马关条约》的角度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公车上书”推动维新运动的兴起的角度回答图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本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光绪帝召见康有为讨论维新变法等方面回答年轻国君与“秀才”共谋国事指的是什么事件。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实行君主立宪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摆脱民族危机等方面回答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3)本题据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用“画上了‘休止符’”,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维新思想广泛传播的角度回答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二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材料一所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其实质内容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主张在戊戌变法法令中是怎样体现的?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4)根据材料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

A. 变法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变法采取的是改良的形式

C. 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 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查看答案

百日新政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A. 袁世凯告密

B. 光绪帝被囚禁

C. 顽固派的强大

D. 帝国主义的破坏

 

查看答案

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的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奉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帝是

A. 道光帝

B. 咸丰帝

C. 光绪帝

D. 宣统帝

 

查看答案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主要是因为他们

A.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 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