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
B. 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
C. 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 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
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认为:“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______,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这一机构是
A. 内阁
B. 南书房
C. 军机处
D. 文渊阁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 宗法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昙花一现的“现代化”。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是。(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请在上述图文启发下联系历史,完成下列问题:
(1)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年轻国君与“秀才”共谋国事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3)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用“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二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材料一所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其实质内容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主张在戊戌变法法令中是怎样体现的?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4)根据材料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
A. 变法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变法采取的是改良的形式
C. 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 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