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

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 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B. 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C. 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 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B 【解析】由材料中的“保其身体”“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可知,这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故B正确;近代教育体制是在辛亥革命后确立的,故A错误;清廷没有背离过国学,故C错误;近代中国传统教育一直居于主流地位,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查看答案

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 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 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 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 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查看答案

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李鸿章多次提及,“己付各国公论”,英、俄等国“必有办法”;“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据此分析,李鸿章寄希望于列强调停的原因是

A. 中国综合国力比日本差

B. 日本的侵略活动破坏了世界和平

C. 清政府对西方列强长期实行友好政策

D. 日本的侵略会危及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

 

查看答案

“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这段话

A. 揭示了洋务运动的缺陷

B. 剖析了太平天国的局限

C. 指出了义和团的不足

D. 批评了戊戌变法的保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