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 “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 “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 “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 “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 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 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 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A. 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 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 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 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A. 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 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 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 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 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 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 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 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 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 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