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该条款反映
A.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
B.清廷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
D.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
太平天国前期在《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物要收归国库。而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A. 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B. 挽救了太平天国的危机
C. 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D.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
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
B.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
《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 维护各州的权力
B. 争取民族独立
C. 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 建立民族制度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 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 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1999年10月,英国议会两院经过激烈辩论,最终通过《上院法案》及其修正案,取消了所有世袭贵族拥有的作为上院议员的特权。这表明英国
A. 代议制民主发展落后
B. 专制制度的残余己经消灭
C. 修补政治体制的缺陷
D. 民众获得了参政议政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