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

——摘编自(宋)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材料二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时,不仅妥善地将纪传体揉入编年体中,还使纪传之详细与编年之简明结合起来。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因按年纪事,故没有篇目,不作目录,只是以年检索。司马光突破这种旧例,分三部分将年表、帝纪、历法、天象、目录、举要及索引集于一块,开创了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使《资治通鉴》更臻于完善,将我国的历史编纂推进到了新的水平上。《资治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百种。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又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

——摘编自王德保《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意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原因:①司马光自幼喜爱历史;②先前史书文字繁多,阅读不便。特点:①删繁就简,列举纲要;②内容以国计民生为主;③属于编年体史书或按时间来记述历史。 (2)意义:①开创了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促进了历史编纂水平的提高;②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③为后世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借鉴。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可知司马光自幼喜爱历史;从“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可知先前史书文字繁多,阅读不便。第二小问特点,从“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可得出删繁就简,列举纲要;从“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可得出内容以国计民生为主;从“为编年一书”,可得出属于编年体史书或按时间来记述历史。 (2)根据材料一“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可得出为后世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借鉴;从材料二“突破这种旧例……开创了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可得出开创了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促进了历史编纂水平的提高;从“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可得出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作家被称为“迷惘的一代”,是盛行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学流派,属于这个流派的大都是青年作家,他们对战争厌恶、恐惧,但又找不到思想出路。他们不相信资产阶级虚妄的道德标准,常常按自己的本能和观感行事。海明威真正闻名并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是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运动在英国广泛兴起。20世纪30年代,面对现实的困惑……英国人对国联的信任度一再降低。和平主义者针对时局做出了极端的反应,即拒绝一切战争,不惜任何代价保住和平,即使损失自己的利益。为此,英国人成立多个“和平组织”,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革命史观和社会史观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英国和平主义运动的起因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1908年清朝制定《谘议局章程》。按照章程规定,凡本省籍贯的男子,年满二十五岁以上,并具有下列资格之一的,才能有选举谘议局议员的权利:(1)曾在本省地方办理“学务”及其他“公益事务”满三年以上著有成绩者;(2)曾在本国或外国中学堂及与中学堂同等或中学以上之学堂毕业得有文凭者;(3)有举贡生员以上之出身者;(4)曾任实缺文官七品、武官五品以上官职未被参革者;(5)在本省有五千元以上的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非本省籍贯的男子,年满二十五岁,寄居本省满十年以上,在寄居地方有一万元以上的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也有选举谘议局议员的权利。

——摘编自范明辛《中国近代法制史》

材料二1912年9月《省议会议员选举法》规定,凡有中华民国国籍之男子,年满21岁以上,于编制选举人名册以前在选举区内住居满2年以上,具有下列资格之一者有选举省议会议员之权;(1)年纳直接税2元以上者;(2)有值五百元以上不动产者;(3)有小学校以上毕业者;(4)有与小学校以上毕业相当之资格者。

——摘编自叶利军《民初〈省议会议员选举法〉探略》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省议会议员选举法》在选举资格方面有何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年9月《省议会议员选举法》选举资格规定的进步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府兵制创始于西魏北周。起初,府兵是职业兵,不属于州县管理,“兵民分治”给州县治理带来不便。早期的府兵,不是六镇鲜卑,便是关陇豪右,后来,地方豪强私家武装的乡兵也被纳入府兵系统,“兵民合一”的趋势加强。590年,隋文帝颁诏改革府兵制,

下诏军人既保留军籍,连同家属又隶属于州县,可以按均田令分得土地;其次,沿袭“魏周十二大将军之遗制”,设置十二卫府,卫府各置大将军,享领兵权,但调兵权总隶属于皇帝,武官选授、兵籍管理和军械保管等具体事务归尚书省兵部。

——据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兵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兵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同学为了说明政府经济政策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公式:

经济发展=政府政策×(或÷)(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政府经济决策有乘法或除法效应。它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

运用世界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政府决策与公式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至今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晚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涉及了一些机床生产工具,其中,加工玉器的琢玉车最具代表性。从配图来看,它是一种磨床,其工作原理是靠足踏板带动皮条连着的圆盘运动。……考古文物上的车削痕迹间接证明中国古代存在着比琢玉车更为复杂的机床,但很难想象诸如《天工开物》之类集大成的文献不予收录。同时,明清之际官营作坊对技术的垄断使得一些复杂工艺难以流传。

——摘编自陆敬严、华觉明《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

材料二代表欧洲17世纪机床工艺水平的心轴车床由一个或多个复杂的短螺杆控制,这些螺杆能在工件上来回移动几英寸,而固定刀具支架可以配合引导螺杆精准地旋切小工件。……16—17世纪的欧洲,各种有关机械设计草图都能呈现并流传,一些书籍甚至记录了古希腊机械制造的细节。……18、19世纪之交,欧洲的机床技师之间曾经广泛存在着雇员——雇主关系,其成员彼此之间互相传授行业秘密,经验因之不断积累,创造性思想亦由此得到激发。例如,英国机床行业的发明家群体俨形成了一个行业师徒性质的“布拉默世系”。

——摘编自查尔斯·辛格等主编《技术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中西方机床工艺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2)部分学者认为,“16—18世纪中西方机床工艺的差异导致彼此‘分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