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的,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下列最能反映作者的观点是
A. 从汉朝到清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 在中央集权的前提下应给予地方一定权力
C. 宋代以后,地方逐渐失去了活力
D.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斗争呈此消彼长之态势
《中国古代职官》中总结到:两宋时期50%以上的进士出身平民,明清时43%的进士出身贫寒家庭,这反映了科举制度
A. 完全实现了官员的公平选拔
B.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
C.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D.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变动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区别最大的是
A. 中央机构的设置
B. 地方制度
C. 皇帝权力
D. 根本目的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
A. 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B. 秦朝的郡县制
C. 西汉的郡国并行制
D. 元朝的行省制
《吕氏春秋•慎势》:“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 消除社会动乱,强化君主专制
D. 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稳定统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