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十二年,朱元璋主持编纂、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乱等为“十恶”重罪;专门增设“奸党”这一罪名;增设“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明律所特有的列罪条款。这些规定从本质上反映了
A. 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
B. 朱元璋痛恨大臣结为“奸党”
C. 明朝成为一个法治化国家
D.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得到了协调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最主要差别是
A. 地方长官的名称
B. 地方长官权力的大小
C. 地方长官的任免方式
D. 皇帝是否总揽一切大权
《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 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 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 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在影视作品中,人们经常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陛”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 皇帝显示自己威风
B. 皇帝安危国之大事
C.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D. 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史学家钱穆评价科举制“乃一种直接的民权,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这句话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
A. 削弱了中央集权
B. 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C.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 使“学而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的,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下列最能反映作者的观点是
A. 从汉朝到清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 在中央集权的前提下应给予地方一定权力
C. 宋代以后,地方逐渐失去了活力
D.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斗争呈此消彼长之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