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

A. 封建制度无法有效运行

B. 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

C. 分封世袭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

D. 圣贤在分封世袭制下很难出现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材料中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在材料中柳宗元首先指出能让有才能者脱颖而出,居上位掌握管理天下之权,这是治理社会最好的方法。而分封制下社会的管理者是因血缘而世袭的,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并不能保证继承者的素质才能,并且在分封制之下,许多有才能者也会因血缘关系而被排除在社会管理层之外。这段材料主要分析了分封制下的弊端。故A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材料不能反映出

A. 实行计时工资

B. 工匠技术水平很高

C. 存在失业现象

D. 出现劳务市场

 

查看答案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言论

A.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 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 代表士大夫对商业的普遍态度

 

查看答案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

A.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         B.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

C.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D.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

 

查看答案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③社会秩序的稳定

④田庄经济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的原因。

(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话,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