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家“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家“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佛开始合流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古文史料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契嵩和尚认为儒家与佛教都是圣人之学,对治世治心都有帮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契嵩和尚是看到了当时儒家文化的庞大影响力,想借助于儒家文化来宣扬佛教,这是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的表现,故A项正确;佛教与儒家在宋以前就开始了合流,“开始出现合流”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契嵩和尚虽认为儒教和佛教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儒教仍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其统治地位并未发生动摇,故CD项均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

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

A. 孟子“仁政”学说

B. 荀子礼法并施主张

C. 韩非法家思想

D. 董仲舒新儒学

 

查看答案

古时人有云: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这一治国思想与以下哪一点相同

A.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

C.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查看答案

《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这一变化反映了

A.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B. 六部职能的衰退

C. 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 宰相权力的反弹

 

查看答案

南宋末年文天祥亦曾感慨:“自魏晋以来至唐最尚门阀,故以谱牒为重,近世此事寝废,予每为之浩叹。”这表明

A. 中国历代政府重视谱牒

B. 文天祥对于门阀制度非常重视

C. 士族制度在宋代已经消亡

D. 科举制度有利于谱牒门阀制度发展

 

查看答案

钱穆先生关于“如何研究中国政治史”曾谈到:“我们通常说中国自秦汉以下是统一之开始,其实此说亦宜修正。西周以下,中国早已具有统一规模了。只是那时是封建政治下的统一,而秦汉以后乃是郡县政治下的统一。”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 分封制使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 秦朝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C. 西周确立了我国古代辽阔疆域的大格局

D. 秦汉王朝继承了西周的一整套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