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分别是战国时期中国的《法经》与古罗马的《十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分别是战国时期中国的《法经》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结构与内容归纳表。

内容

说明

《盗》

“盗”是指窃取财货

《贼》

“贼”是指对人身的侵犯,也包括犯上作乱

《网》

“网”即“断狱”,是审断罪案的法律

《捕》

“捕”即“捕亡”,是有关追捕逃亡的法律

《杂》

“杂”是对“轻狡、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侈、逾制”等七种违法行为的惩罚

《具》

“具”是根据犯罪情节和年龄情况,对判罪定刑加重或减轻的规定,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

标题

主要内容

备注

 

第三表:执行

有关裁决执行的规定

主要是有关债务的执行

 

第四表:家长权

有关家内身份的规定

 

 

第五表:继承和监护

有关遗产继承和债务继承及监护的规定

 

 

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

有关所有权的转移、占有、纠纷裁定等规定

出现了“现金借赁”“要式买卖”等契约

 

第七表:土地和房屋

有关相邻关系的规定

 

 

第八表:私犯

有关伤害、盗窃、诈骗等规定

但以刑罚制裁的共有10条,其余作民事处罚

 

第十条:宗教法

有关丧葬方面的宗教仪式和习俗的规定

 

 

第十二条:后五表的补充

有关祭品和债权及占有的规定

 

 

 

阅读表中的相关历史信息,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论,逻辑清晰)

 

论题: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阶级目的。 阐述:《法经》是通过统治者自身政治变革而形成的,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旨在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维护以君主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利益。从内容看,《法经》将“盗”“贼”放在法典之首,《杂法》中亦有诸多有关“逾制”罪名的规定,显现出《法经》积极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和等级秩序的意图;而由于《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妥协的产物,它既要反映贵族的意志,也必然要反映一些平民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诉求。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罗马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但其奴隶制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亦达到很高水平,所以其法律要服务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结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法经和建立在农商并重基础上的罗马法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体现了不同的目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例如,第一.根据材料“战国时期中国的《法经》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结构与内容归纳表”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观点为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立法的内容,体现了不同的阶级目的。第二.根据材料《法经》的内容‘ 盗、贼、逾制”等、“执行、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等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各自的内容、目的等方面分析思考。例如,第一.根据材料“战国时期中国的《法经》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结构与内容归纳表”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观点为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立法内容,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第二.根据材料《法经》的内容‘ 盗、贼、逾制”等、“执行、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等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立法的根源(即经济基础方面)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整体分析:本题以中国《法经》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等为材料,主要考查《法经》与古《十二铜表法》的认识,难度较大,主要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作为东西方古代最重要的法典,《法经》与《十二铜表法》对各自所属的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3年,清政府特设修订法律馆,力图“参酌各国法律”,订立“务期中外通行”之法律。此时的民法学以翻译外国民商法及论著为主,少有中国学者独立研究的论著。民国时期,中国学者民法学研究论著日渐增多,成为这一时期民法学的主体。同时,由于借鉴了德、日、瑞士等国立法,此时颁行的民法典是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民商法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对源于西方的法学理论尤其是私法理论采取了排斥和否定的态度,全盘接受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民法学理论,使清末以来形成的民法学理论中止。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政治运动不断,社会法制惨遭破坏。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学界对源自西方的公私法理论的态度逐渐变得理性起来,人们开始有意识介绍西方国家公法和私法划分的理论。1992年以来,民法是私法的观念渐渐得到法学界的认可,身份平等、权利神圣等私法理念备受推崇。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法学在重新构建私法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顺应了现代民法及民法学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柳经纬《回归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学的理论转型》

材料二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物权制度的继受内容很多.在对罗马法的学习、借鉴和取舍中,法国民法典接受了很多罗马法的法律概念,有了自己的高度,同时又进行了丰富与发展。如在加工物的归属上,法国民法典就没有机械的照抄罗马法的规定,而是创造出有特色的处理方式,更重视加工人的劳动,也兼顾到原材料所有人的利益,比罗马法要进步。在使用权上,罗马法将奴隶与兽一起作为役使的客体,奴隶只是物而不是人,法国民法典没有将罗马法中的对奴隶的使用权继承下来,而是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的指导下将罗马法这种落后的规定弃之不用,彰显了人权精神。

——摘自包娟《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物权制度的继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法建设演变的特点,并分析改革开放后重构民法学体系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发展完善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从中、法民法发展历程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查看答案

艾伦•布林克利认为:事实上,对历史持不同见解是试图理解历史的关键,正如对当代持不同见解是试图真正理解当代一样。对当代史学界持批评态度的人,经常指责历史学家不断改变对以往的阐释;有些则指责阐释行为本身。他们认为历史就是“发生过的事”,历史学家就应该“尊重事实”。但学者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现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于是形成了当今围绕历史学研究的许多争议。作者在此阐释的观点是

A. 历史事实是存在的,后人只能尽力阐释

B. 历史事实是存在的,其阐释就是权威著作

C. 历史学家的主要任务是找出真实的历史事实

D. 历史事实并不真正存在,任何阐释都是可以的

 

查看答案

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

A.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 信息时代疏远了人们的感情,

C. 现代通信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 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

 

查看答案

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地区结盟关系组织

B. “上海合作组织”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C. “上海合作组织”通过相互帮助与合作减轻贫困

D. “上海合作组织”是相互依存加强多边贸易的利益共同体

 

查看答案

1972年,中美两国举行会谈,尼克松说:“是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这种突破不仅将有益于中美两国,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会有益于世界,我就是为此目的而来的。”这次会谈的成果直接促进了

A. 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D. 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