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欧洲曾出现“罗马法复兴”现象,在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注重罗 马法与现实社会的关系,17 世纪,在荷兰则以格老秀斯为代表的“理性法学 派”主张从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19 世纪,在德国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学派”则主张在民族法学中复兴罗马法传统。这一现象说明罗马法()
A. 基本内容仍有其生命力 B. 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
C. 某些原则仍具借鉴意义 D. 成为史学研究理论指导
“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同时代的楷模,是后世民主的源泉,但它也是一种最简陋、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
A.雅典民主实为专制制度 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
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一国(诸侯)一天下的政治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A. 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 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 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 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 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B. 汉朝强化察举制监察诸侯王和地方百官
C. 宋朝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D. 元朝设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的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1912年)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
——《孙中山全集》第2卷
材料三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民国十三年四月)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及其基本主张。
(2)依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民国初年(1912年)和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在民生主义方面与材料一相比有何新发展。
(3)结合上述材料,你对孙中山的历史活动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