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史料载,宋仁宗朝的参知政事吴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于上”。可...

据史料载,宋仁宗朝的参知政事吴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于上”。可见当时

A. 参知政事地位高于宰相

B. 皇权旁落导致宰相专权

C. 政治清明有赖于贤相

D. 宰相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D 【解析】据材料“参知政事……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于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宰相的权力受到了参知政事的制约,故D项正确;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地位不是高于宰相,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皇权旁落,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政治清明有赖于贤相,故C项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武帝通过举贤良对策等方式,在身边集中了一批有才干的近侍之臣。他们由庶僚加衔待中、诸曹、诸曹、给事中,从而成为内臣。他们有时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以致面折延争而诎大臣。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意在

A. 重用近侍之臣以强化皇帝权力

B. 使内外朝权力平衡

C. 提高内臣水平以使之独当一面

D. 告诫自己人外有人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箭头的含义是

A.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路线

B. 秦王赢政对六国进行各个击破

C. 汉代政治稳定与领土的扩张

D.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查看答案

西汉王昭君在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而被改名为王明君。这种为尊者讳

A. 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B. 是对前人的一种尊重

C. 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 缓和了当时阶级矛盾

 

查看答案

西周、春秋时代,贵族和国人都被集体安葬于公共墓地。按礼,一般所有族人都应葬于族墓。宗主有紧急的事情,有时也要去族墓报告祖先。这就是族墓制度。族墓制度适应了

A. 分封同性诸侯的需要

B. 宗法制度的社会环境

C. 世袭王权的需要

D. 私有制迅速发展的现实

 

查看答案

有文章指出:“(古代中国)这一制度是在中央王朝掌握大量可自由支配的土地和人口资源但王朝自身又无法实现直接控制的情况下,委派亲信建立对王朝负有责任和义务的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政权的国家管理形式。”该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察举制

D. 内阁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