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反映了

A. 皇权的衰落

B. 地方势力膨胀

C. 分权与制衡

D. 内阁制的运作

 

D 【解析】据材料“发阁臣票拟。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明朝内阁制的运行程序,故D项正确;内阁制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故A项错误;内阁制是中央制度,与地方势力无关,故B项错误;内阁与皇帝不是分权与制衡的关系,故C项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元朝此措施

A. 导致了国家贫弱

B. 废除了丞相制度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结束了郡县体制

 

查看答案

据史料载,宋仁宗朝的参知政事吴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于上”。可见当时

A. 参知政事地位高于宰相

B. 皇权旁落导致宰相专权

C. 政治清明有赖于贤相

D. 宰相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查看答案

汉武帝通过举贤良对策等方式,在身边集中了一批有才干的近侍之臣。他们由庶僚加衔待中、诸曹、诸曹、给事中,从而成为内臣。他们有时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以致面折延争而诎大臣。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意在

A. 重用近侍之臣以强化皇帝权力

B. 使内外朝权力平衡

C. 提高内臣水平以使之独当一面

D. 告诫自己人外有人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箭头的含义是

A.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路线

B. 秦王赢政对六国进行各个击破

C. 汉代政治稳定与领土的扩张

D.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查看答案

西汉王昭君在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而被改名为王明君。这种为尊者讳

A. 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B. 是对前人的一种尊重

C. 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 缓和了当时阶级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