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阀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最初的科举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

阀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最初的科举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教学和政治时事等。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人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由于科举成就和荣耀主要取决于才学,因此社会上逐渐流行起一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傾向。一个学子花费全部的青春用于备考,经常会有一些人倒霉地在十来次三年一度的科试中落第——这样实际上就花去了一生的时间。即使是那些考中的人也会因思想过度紧张而筋疲力尽,被折磨得唯唯诺诺,成为官场上一些谨小慎微、平庸的官吏,不会构成什么挑动事端的威胁。无怪平唐太宗会志得意满地评价说:“天下英才尽入吾毅中矣!”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1)变化:由最初包括法律和时事等内容的综合性儒学考试变为集中于文体和官方特定的儒学理论。 (2)影响:一方面它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史人才来源,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它扼杀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助长了文化形态中的奴性因素,不利于社会改革和进步。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法律、教学和政治时事等。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2)本题根据材料一“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据材料二“天下英才尽入吾毅中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说:“清朝江山不可收拾,于是而南北和议开,于是而非袁莫属之论起……加以远闻国人,尚有主张清帝之君宪者,予深恐革命大功亏于一篑,故不得不舍外交之良机,而奔驰回国。”材料反映了

A. 列强准备武力干涉革命

B. 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C. 君主立宪政体广受推崇

D. 辛亥革命果实已被窃取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某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A. 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

B.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 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D. 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可以称之为20世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表明辛亥革命

A. 实现了民主

B. 赢得了民族独立

C. 存在着妥协

D. 迎来了国外王者

 

查看答案

下边漫画反映了“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弱者”所代表的政府被迫签订了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时人记载,“罗稷臣星使之弟照禄,自河南赴津,有洋书两箱……途次被匪(指义和团)系了树下,过者辄斫……一仆自言相从多年,主人并非二毛(指说洋话、用洋货的人),亦为所杀。”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 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

B. 具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C. 遭到清政府的残酷镇压

D. 不具有任何进步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