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指出,“历史本是一个破罐子,缺边掉底,折把残嘴,果真由我们一整齐了,便有我们主观的分数加进了……研究历史要时时存着统计的观念,因为历史事实都是聚象事实。然而直接用起统计方法来,可须小心着,因为历史上所存的数目多是不大适用的。”材料说明傅斯年认为
A. 历史的残破不全不值得人们研究
B. 历史统计都存在着严重主观因素
C. 可以通过重现历史事实演绎历史
D. 历史研究中要慎重利用统计数据
在文学革命之后的最初几年里,文学市场上充满了日记、书信和主要是自传体的作品--全都是满纸的顾影自怜和自我陶醉,而且激荡着青春的放纵。这表明了当时
A. 文学的发展 B. 礼教的荡涤 C. 个性的发现 D. 国民普遍觉醒
1914年7月组建的中华革命党,入党誓约中有“服从孙先生再举革命”之语,当时革命党内有人要求将其修改为“服从领袖”,被孙中山拒绝。孙中山称“你们……见识亦有限,应该盲服我。”这说明
A. 民初的护国运动呈现一片乱象
B. 革命阵营内部的真假共和之争
C. 孙以激烈手段加强党内的聚力
D. 专制政体的思想基础根深蒂固
1902年,清廷授意大臣向日本索要上一年在华军官的名单,称“禁门以内,日本兵官严饬弁兵,极力保护……着查取兵官武弁职务,迅速电复,以便分划等第,赏给宝星”。这一做法
A. 表达了基于国际规则的善意
B. 证明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趋势
C. 试图分化各列强以保全统治
D. 反映出清政府的腐朽和落后
1901年慈禧以光绪帝名义颁布的“预约变法”上谕声称:“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同时也提到“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这一上谕表明
A. 清廷以“变法”应对艰难时局
B. 洋务派官员才是朝廷主事者
C. 光绪帝痛下决心主持“变法”
D. 激进民主派的思想得到重视
1897年7月14日的《申报》报道,“有客籍之人旅游过此者,谓之较之两三年前有不同焉,以沪上求时新……而不知在土著之人观之,则凡诸不同者,不待两三年也,有一岁而已变者焉,有数月而即变者焉。”这表明近代上海
A. 中外贸易发展较快
B. 社会生活全盘西化
C. 市民习俗趋新多变
D. 文化冲突经常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