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B. 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 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 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

 

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民族危机的结果,故B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不能使人文主义思潮和民族救亡运动相结合,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三民主义,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经济文化呈现出勃勃生机,不可能压抑抹杀人性,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说:立国于大地,不可无法也。立国于世纪文明竞进之秋,尤不可以无法,所以障人权,亦所以过邪僻,法治国之善者,可以绝寇贼息讼争。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

A.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统治 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

C.平均地权解决国计民生 D.依法治国,实行民主政治

 

查看答案

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纲领时说: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的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针对的是孙中山主张中的(  )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民政府以整顿税务为主,整理财政。经过1928年的“改定新约”,收回关税自主权,将均一税改为七等税率,关税收入大幅增加,1928年较1913年增长10倍,达17914万元,1929年又提高至27554万元,使关税占财政总收入的51%。将盐务机构纳入财政部,提高盐税,整顿盐场,1930年盐税收入达1.4亿元。实行统税,即对工业品出厂时征收一次性税,以后运销各地,不再征收厘金杂税,1928年首先在卷烟、面粉业中实行,1931年以后,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棉纱、火柴、水泥等领域。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财政部长宋子文的积极推动下,集思广益,形成了统一全国财政方案,出台了各项整顿财政的措施。主要有:确定中央国税和省县地方税征收的两级税收系统,纠正了北洋政府时代各地军阀分割截留财税的局面;废除一些苛捐杂税,裁撤苛税多达7100种,规定永不再增“田赋附加”,永不再立不合法的捐税;推行直接税,减少转嫁机会,推动税收公平;统一度量衡;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先设立预决算制度,但是军费一再突破预算,宋子文得罪实力派,愤而辞职,孔祥熙接任财政部长后,实施《公库法》,建立预算制度,成效尚佳,国库收入大增。

——摘编自虞宝棠《国民政府与国民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税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整顿财政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代《耕获图》(现藏故官博物院),完成题目要求。

请提取材料信息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庄园经济进行由表及里的阐述。

(要求:现象描述准确,对其所反映的农耕经济有深入认识;多个角度,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百姓不能随使搬迁,那么就会愚昧迟钝,愚昧迟钝就会安居生产,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发布有关卿大夫、贵族嫡长子以外弟子担负徭役赋税的法令,根据他们的辈份让他们服徭役,他们就不再四处游说或投靠权贵,就一定会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那些博学多闻,能言巧辩者。不准到各都县去居住游说。农民没有地方听到异端学说,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摘编自商鞍《商君书》(白话译文)

材料二1928年的苏联小百科辞典说:“(沙皇俄国)身份证制度是所谓的‘警察国家’发挥警察作用和实行税收政策的极为重要的手段。……苏联法律中没有规定身份证制度。”然而随着集体化的兴起,尤其是在数百万饥肠辘辘的农民涌进城市的饥荒年代。苏联决定重新在国内实行身份证制度。有权获得身份证的只是工人和职员,而不是农民。所以,农民的迁徙自由已被限制。对所有公民迁徙自由的控制也加强了。1930年,一篇评论称“难道无产阶级政权可以领布一项强迫贫农和中农留在他们的集体农庄里的法律吗?”预言在1933年初成为了现实。

——摘编自【俄】罗伊·麦德韦杰天《让历史来审判》

材料三改革开放20年。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至20%。目前我国农村约有1.5亿的剩余劳动力随时准备转移到生产率较高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部门。1978年到2000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市镇总人口由1.7亿人增加到4.5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7.9%提高到36.1%。户籍改革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保障公民迁徙和居住的自由。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逐步剥离其他各项附加制度。渐次消除户口的物质化因素。恢复其本来的人口统计管理功能。

——摘编自王海光《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形成与沿革的宏观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创立户籍制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3年前后苏联(俄)对身份证制度的态度转变并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