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6年赫鲁晓夫提出了“三和”思想,即通过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及...

1956年赫鲁晓夫提出了“三和”思想,即通过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及和平过渡,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一思想

A. 有利于苏联赢得外交主动

B. 体现了苏联经济的劣势地位

C. 推动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

D. 迎合了欧洲国家的政治需求

 

A 【解析】由材料可知,赫鲁晓夫在外交上摆出了和平姿态,而当时世界格局又是美苏冷战下的两极格局,所以赫鲁晓夫的这一思想能为苏联外交赢得主动地位,故A项正确;苏联经济处于劣势地位和提出“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目标不符,排除B;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已经实现工业化,排除C;D不符合“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在《远方来信》中写道:无产阶级“利用目前过渡时期的特点,就能够而且一定能够争得民主共和国,争得农民对地主的彻底胜利,以取代古契柯夫一米留可夫的半君主制,然后再争取唯一能够给备受战争折磨的各族人民以和平、面包和自由的社会主义。”该材料反映的主旨是

A. 俄国的二月革命基本实现了民主政治

B. 社会主义革命将满足俄国人民意愿

C. 列宁放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幻想

D. 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必然产物

 

查看答案

18世纪前期法国和英国政府都面临较严重的债务问题。在法国,公债概念很难得到推广,债务问题使政府几乎信用扫地。但在英国,债务被认为是国债,国家的财富是国家债务的后盾。对此不同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 波旁王朝对人民的压榨

B. 政治体制的巨大差异

C. 启蒙思想传播程度不同

D. 经济发展水平的悬殊

 

查看答案

“许多希腊人,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主要代表……他永无休止地和朋友们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这表明,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的关系是

A. 完全一致

B. 纠正与发展

C. 彼此对立

D. 毫无关系

 

查看答案

《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材料中提到的两次土地所有制的变革相同之处是(  )

A. 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

B. 都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C. 都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 都使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两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邮票。比较两套邮票的变化,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邮票设计者更加重视历史的客观性

②对抗战的认识视野更具国际范畴

③对于中国抗战胜利原因的视角发生了变化

④影响这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党的路线方针调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