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某家学说不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举止,也不关注人在自然界里的位置...

春秋战国时期,某家学说不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举止,也不关注人在自然界里的位置,而把注意力全部投在了国家管理之上。这一学派的治国理念是

A.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B.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C.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

D. 专制集权、严刑峻法

 

D 【解析】据所学可知“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是儒家的思想观点,关注的是人道德修养和行为举止,以及人欲自然关系等,与题意描述内容不符,故A项排除;“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属于道家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中“国家管理”的信息无关,故B项排除;“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是墨家的思想主张,体现出对道德修养和行为举止的关注,与题干中描述的管理国家不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不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举止,也不关注人在自然界里的位置”“把注意力全部投在了国家管理之上”可以看出此家学说关注的是国家的管理,据此可判断出应该是法家的思想,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等,故D项正确。 【点晴】解题时,需要关注材料中的转折词,这样对解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本题中“不关注……也不关注……而……”等信息可知强调的是后者,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准确获取正确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在巴黎和会期间,顾维钧与威尔逊以及美国代表团频繁接触文流意见。在顾维钧特地邀约了记者去看了巴黎郊外的华工墓地。(一战期间,近万名华工死于那场战争)在谈到山东攸关中华民族精神归宿的时候,他说:“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在会议期间他多次提到美国《十四点宣言》中的三条:凡外交事项,均须开诚布公执行之,不得秘密从事;对于殖民地之处置,须推心置腹,以绝对的公道为判断;国无大小,利权一律平等。在签订对德合约时,英国甚至表示,如果不签,中国将不能进入国联。然而在和美国代表团的讨论中,他发现通过签订对奥和约,中国也可以成为国联成员国。这一丝丝黑暗中的光明,让顾维钧下定了决心,不允保留,断然拒签。

材料二1919年2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收到北洋政府急电:东方之事,一定不要再提出与日本代表团不同意见,并且要避免与日本代表团发生正面冲突……在一次代表团例会上,王正廷竟然与团长陆征祥并排就座。他认为自己代表南方,与陆征祥地位相当,应该享受联合主席的待遇……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英法一直希望日本能出兵西伯利亚,对日表示自己无意过度介入山东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为维护民族权益所做的外交努力。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顾维钧的外交努力为何没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美国看来,不卷入欧洲纷争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使美国在1812年美英战争后享受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免费的安全”(freesecurity),虽然20世纪军事和交通技术的进步已经使两大洋作为美国安全屏障的价值大大降低,但一直到珍珠港事件前,多数美国人仍然相信美国远离欧洲的地理位置使美国不用卷入欧洲的事务就可以确保自己的安全。而当总统试图推行积极的对外政策、让美国承担国际责任的时候,通常是国会对总统的政策构成挈肘。从一战时起,国会就成为孤立主义的大本营……多次挫败总统的外交倡议。美国人根深蒂固的反国家主义(anti-statism)观念和自由的传统使联邦政府长期以来比较弱小,限制了联邦政府推行干涉主义政策的能力……自独立以来,美国人就把美洲新大陆与世界其他地区分离开来,把自己描绘成自由、民主、乎等和进步的“新界”……纯洁无瑕美国不能卷入欧洲的纷争中,与腐败、堕落的“旧世界”同流合污。这种独特的自我认知支持美国与欧洲主导的国际体系相分离。

——王立新《踌躇的霸权:美国获得世界领导地位的曲折历程》

(1)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拒绝领导世界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谋求世界领袖地位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东汉著名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战国纷争的时代,各地田亩不同,车轨不同,法律不同,服饰不同,语言不同,文字不同;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初并天下,确立了以郡县制为基础的新的专制主义政体,由中央政府主持,进行了“治驰道”的伟大工程。形成了通达全国的交通。作为“周定四极”,“经理宇内”的条件。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朝公开宣布的基本政策,就包括“车同轨,书同文”。汉武帝时,开通往“南夷”地区的通道,平治雁门地区交通险阻,打通西城道路,开凿漕渠……当时,海内成一体,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农工商交易之路通”;秦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大体完成了合流的历史过程。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指出秦汉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交通发展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政治宪法学的视角,我们看到,一个建立在激进革命逻辑上的国家体制是非常脆弱的,单纯的革命固然可以打破一个旧体制,但难以构建一个新体制,因为,这个新体制缺乏赖以立国的坚实基础。

——高全喜《英国宪政中的妥协原则》

材料二无产阶级要掌握国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就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与历史上的一切剥削阶级一样,绝不会自觉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无产阶级就必须团结起来进行暴力革命。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公开宣布: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马克思、恩格斯把暴力革命看成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的根本途径和手段。

——邢梅萍《社会价值变迁下对马克思暴力革命思想的再思考》

依据材料,从中另选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