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

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C 【解析】材料中主要强调的“心”,与“仁政”“独尊儒术”“经世致用”等思想无关,故ABD项排除;依据“万化根源总在心”可得出此诗反映的是“心”是万物的本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陆王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故C项正确。 【点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诗句含义的准确理解,明确其论述的内容是“心是万物的本源”,得出是心学的思想,与备选项对比判断出正确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A. 孔子创办私学

B. 齐国设“稷下学宫”

C. 汉武帝设立太学

D. 隋朝开创科举制

 

查看答案

古代书院从诞生开始便向社会下层和民间士子开放。即便如元明清时期好多书院改为“官办”也没有改变这一特点。书院招生不设门槛,入学无户籍限制,只要有志于学业的,不分贫富,不论地域,均可入学。这表明古代书院

A. 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B. 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C. 反对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D. 承担了传承国家学术文化的责任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某家学说不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举止,也不关注人在自然界里的位置,而把注意力全部投在了国家管理之上。这一学派的治国理念是

A.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B.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C.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

D. 专制集权、严刑峻法

 

查看答案

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在巴黎和会期间,顾维钧与威尔逊以及美国代表团频繁接触文流意见。在顾维钧特地邀约了记者去看了巴黎郊外的华工墓地。(一战期间,近万名华工死于那场战争)在谈到山东攸关中华民族精神归宿的时候,他说:“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在会议期间他多次提到美国《十四点宣言》中的三条:凡外交事项,均须开诚布公执行之,不得秘密从事;对于殖民地之处置,须推心置腹,以绝对的公道为判断;国无大小,利权一律平等。在签订对德合约时,英国甚至表示,如果不签,中国将不能进入国联。然而在和美国代表团的讨论中,他发现通过签订对奥和约,中国也可以成为国联成员国。这一丝丝黑暗中的光明,让顾维钧下定了决心,不允保留,断然拒签。

材料二1919年2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收到北洋政府急电:东方之事,一定不要再提出与日本代表团不同意见,并且要避免与日本代表团发生正面冲突……在一次代表团例会上,王正廷竟然与团长陆征祥并排就座。他认为自己代表南方,与陆征祥地位相当,应该享受联合主席的待遇……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英法一直希望日本能出兵西伯利亚,对日表示自己无意过度介入山东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为维护民族权益所做的外交努力。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顾维钧的外交努力为何没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