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

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    )

A. 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

B. 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

C. 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

D. 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

 

D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所述,貌似深奥不可测,实际是要求选择哪些人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可联系教材所学史实分析,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所以答案为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1949年之后的中国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从1919年开始已酝酿了30年),这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了。这说明 (   )

A.美国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通过五四运动传入中国

C.中美政治理念趋向相互认同       D.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国际视野

 

查看答案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相同点是(   )

主张社会革命    建立劳工社会     主张国共合作    发动国民革命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而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图示

材料二20世纪早期,一位知识分子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近阅坊间之出版物,间有主张破除旧有伦教,毁裂吾国固有文学,以期改造一新社会者。……青年学子,根植薄弱,骤睹新奇之说,易启混淆之心,于操行学业前途极有关系。”

材料三美国学者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写道:“毛泽东是二十世纪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没有毛泽东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

请回答:

(1)运用近代化史观对材料一中的信息加以解读。其中19世纪末和1900-1915年两个阶段中国出现的主流的先进思想分别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该“知识分子”对此运动的态度及其所持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毛泽东领导的“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是什么?

 

查看答案

社会的发展总是与人类思想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日谈》封面

材料二“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时,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传者的捏造。”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项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骑马的刺吗?……一切享有天然权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材料五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社会秩序……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近代早期欧洲发生的哪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共同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简要归纳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中所体现的思想主张,及共同的历史影响。

(3)根据所学,请谈谈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查看答案

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二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并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