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

“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制抵。……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材料反映出。

①国货运动与政治、外交事务中国家权益的丧失相联系

②五四运动前后日本成为抵制外国商品运动中的目标

③国货运动既具有经济意义,更具爱国主义的政治意义

④国货运动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觉悟的提高和民族觉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D 【解析】依据题干“青岛问题”、“蔑视公理”等信息,该事件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的原因可知①国货运动与政治、外交事务中国家权益的丧失相联系正确。从材料“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制抵”可知②正确。从材料“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制抵。……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可知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为D项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该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戊戌变法

 

查看答案

阅读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

口总数

雅典公

民总数

陪审员、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

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人员

产生方式

约40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渎神和蛊惑青年

 

根据材料,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是

①民主范围狭隘

②参政方式原始

③表决方式简单

④国家权力滥用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某个时期,“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另外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财政则归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宰相只保留行政权。”这一时期是。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诚能大小增修,讵非军国交便?战舰有尽,而出鬻之船无尽,此船厂之可推广者一。火器亦不徒配战舰也,战舰用攻炮,城垒用守炮,况各省绿营之鸟铳、火箭、火药,皆可于此造之。此外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自转碓、千斤秤之属,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以前民用,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

——《海国图志》

材料二……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何至坐视彼族越九万里而群逞披猖,肆其非分之请,要以无礼之求,事无大小,一有龃龉动辄称戈,显违公法哉!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者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材料四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是故变之途有四,其一如日本,自变者也。其二如突厥,他人执其权而代变者也,埃及高丽等国皆是。其三如印度,见并于一国而代变者,越南缅甸等国皆是。其四如波兰,见分于诸国而代变者也。……彼犹太之种,迫逐于欧东;非洲之奴,充斥于大地,呜呼!夫非犹是人类也欤!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他提出这种思想的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的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是什么?在此种思想指导下,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他们提出这种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郑观应的说法对吗?在当时的中国能设立议院吗?为什么?

(4)材料四与材料一、二的观点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方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怎么样的主张?

(2)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

(3)材料三对比材料一,李鸿章思想有无变化?对李鸿章的行动进行评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