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月,盟国赔偿委员会代表宣布:只允许日本维持最低限度经济所必需的设备,其余一律拆除。但到了1951年,美国根本放弃了拆除日本工厂的设备,并且提出不要日本赔款。盟国对日政策转变的背景是
A. 大国对峙的加强
B. 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C. 西欧国家的联合
D.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933年7月,罗斯福在致伦敦国际经济会议的电报中声明,反对恢复金本位,要求美元贬值。这遭到了与会各国的反对,却得到了凯恩斯的大力支持。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罗斯福新政危害了相关国家根本利益
B. 罗斯福与凯恩斯的经济主张有相似性
C. 罗斯福新政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
D. 凯恩斯的主张与美国的国情完全吻合
苏俄(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相对于租让企业,租借企业比较多,仅.1924年就由国家租出6488个。但是,它们多是磨粉厂,碾米厂、榨油厂、制革厂甚至是一些小作坊,承租人多是原来的业主,另外大约有1/4的承租人是合作社。这表明当时苏俄(苏联)
A. 借助本国资本建立工业体系
B. 准备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
C.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 举借内债来解决民生方面问题
彼得格勒起义胜利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开端,随后,革命烈火遍地燃起。在广大人民j特别是士兵和农民支持下,俄国各地到1918年春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可推知,十月革命
A. 巧妙利用了世界大战的有利时机
B. 及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C. 有效制止了资产阶级政府的反攻
D. 恰当运用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
18世纪,有英国学者说:“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因为商人的孩子,或至少是他们的孙子,开始与出身最高贵和出身于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样,成为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这说明当时英国
A. 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改变社会面貌
B. 传统的经济政治格局已被彻底颠覆
C. 绅士由贸易多少和经济地位决定
D. 国内外贸易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完成
美国1787年宪法曾规定,在总统选举中得票第二多的人任副总统。但其结果可能造成来自对立党的两个人担任国家的两个最高选举职位,让人感到很不合理,于是1804年通过的宪法第十二条修正案对该选举制度进行改革,避免了这种局面的出现。由此可见,这一改革
A. 否定了联邦宪法的权威性
B. 践行了人民主权思想
C. 协调了国家行政权力分配
D. 体现了三权分立体制